10月,大眾品牌可謂冷熱不均。上汽大眾方面,朗逸丟掉冠軍之位,桑塔納也出現同環比大幅度下滑;一汽-大眾方面,寶來和速騰同比分別增長132.77%和33.84%。業內人士表示,這主要是捷達獨立成品牌后,部分消費者的目標轉移。另外,大幅度的優惠政策,也刺激了寶來和速騰的銷量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自主品牌在多個月份缺席前十之后,10月再次進入榜單。10月,帝豪共銷售1.83萬輛,位于榜單第九位。自7月初國六產品上市以來,帝豪銷量一直處于爬坡階段。再加上不斷擴大的優惠幅度,帝豪終于再次脫穎而出。
傳統“銀十”銷售旺季,汽車市場回暖不及預期,行業依然承壓前行,A級車同樣表現不如人意。數據顯示,10月,國內A級車累計銷售58.96萬輛,同比下降7.66%。中汽協方面表示,在國六標準帶來的技術升級壓力,以及國內市場消費需求不足的影響下,汽車市場競爭加劇。
在此背景下,A級車市場表現各有千秋。其中,日系品牌占據前十榜單中的四席;大眾品牌同樣有四款車型進入榜單,但卻表現出冷熱不均的形勢。此外,帝豪的強勢崛起,使得自主品牌重新回歸榜單;美系則搶占榜單的最后一位。
具體來看,自8月將朗逸挑下馬后,軒逸10月再次奪過冠軍之位。數據顯示,10月,朗逸共銷售4.85萬輛,同比增長13.48%,環比增長12.82%,創下年內的銷量新高。事實上,軒逸去年就有年底爆發的先例,并連續兩月大比分超過朗逸,并最終登頂年度冠軍。不過,今年前10個月,軒逸與朗逸尚有5.3萬輛的差距,想要再次實現逆襲無疑困難重重。
日產軒逸
同為日系的卡羅拉,完成換代后迎來全面爆發,并獲得季軍位置。10月,卡羅拉共銷售3.89萬輛,同比增長39.94%,環比增長29.95%,這也是主流A級車中環比增速最高的車型。不過,卡羅拉的崛起也令雷凌十分“難受”。數據顯示,10月,雷凌銷售2.05萬輛,環比下降5.83%,僅占據榜單第七位,這也是其連續第四個月環比下降。此外,思域10月銷售2.14萬輛,同比增長21.81%,環比下降3.69%,位于榜單第六位。
相比之下,大眾品牌10月可謂冷熱不均。上汽大眾方面,朗逸丟掉冠軍之位,桑塔納也出現同環比大幅度下滑。具體來看,朗逸10月共銷售4.06萬輛,同比下降13.29%,環比下降16.35%,屈居亞軍之位。盡管累計銷量仍占據絕對優勢,但朗逸也開始露出頹勢。同時,此前大肆渲染的朗逸純電,10月僅銷售417輛,環比下滑64.11%,這對于上汽大眾來說并不是好消息。此外,桑塔納10月銷售2.04萬輛,同比下降33.46%,環比下降13.96%,位于榜單第八位。
一汽-大眾寶來
一汽-大眾方面,寶來10月銷售3.68萬輛,同比暴增132.77%,環比增長0.52%,位于榜單第四位;速騰銷售3.6萬輛,同比大增33.84%,位于榜單第五位。與此同時,寶來純電的上市,也十分別人期待。業內人士表示,寶來和速騰的持續熱銷,主要是捷達獨立成品牌后,部分消費者的目標轉移。另外,大幅度的優惠政策,也刺激了寶來和速騰的銷量增長。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在走訪4S店時了解到,目前,寶來的現金優惠為3.2萬元,同時置換補貼為5500元,中配車型開票價僅為11.3萬元;速騰的綜合優惠也有4萬元以上,且價格還可以再談。4S店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售車型的優惠幅度每個月都不盡相同,主要是根據指標完成情況來定。此前寶來和速騰這兩款車型優惠僅有2萬多元,最近這兩個月優惠幅度明顯提高,說明捷達獨立后廠家的壓力也比較大。
一汽-大眾速騰
值得一提的是,自主品牌轎車市場的份額仍在下降,10月僅銷售16.7萬輛,同比下滑22.4%,市場份額下降3個百分點,僅為18.6%。然而,帝豪在多個月份缺席前十之后,10月再次進入榜單。10月,帝豪銷售1.83萬輛,同比增長2.9%,環比增長18.48%,位于榜單第九位。
自國六產品上市以來,帝豪銷量一直處于爬坡階段。再加上不斷提升的優惠幅度,帝豪10月終于脫穎而出。然而,除帝豪以外,自主品牌A級車如榮威i5、繽瑞、帝豪GL,以及逸動等均未超過萬輛,市場表現仍不如人意。
此外,自主品牌新能源車型持續陷入低迷期。10月,北汽EU系列僅銷售0.87萬輛,環比下降12.48%。比亞迪e5和帝豪新能源同比下滑90%以上;逸動新能源銷量不足千輛,這也是補貼退坡后,新能源市場整體“四連降”帶來的弊端。
別克英朗
值得關注的是,美系品牌10月整體表現依然堪憂。其中,英朗僅銷售1.64萬輛,同比下跌44.18%,環比下滑34.22%,位于榜單最后一位。事實上,自搭載三缸機以來,英朗銷量一度跌至谷底,期間也曾憑借“以價換量”的方式偶有亮眼表現。然而,在車企間大打“價格戰”的當下,英朗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已經大不如前,這在銷量方面得以直觀體現。數據顯示,英朗8月和9月的銷量分別為2.65萬輛和2.45萬輛。
榜單之外,10月,科魯澤銷售1.6萬輛,環比下降15.87%;福睿斯和福克斯分別銷售0.72萬輛和0.56萬輛,同比分別下降48.9%和3.31%,環比分別下降1.38%和22.55%。
對此,中汽協副秘書長師建華表示,無論是自主品牌還是外資品牌,都逃不過“優勝劣汰”的規律。如果未來兩三年我國汽車市場仍處在調整期,車企間的深度整合將更加明顯。(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記者姜智文)
經歷了前些年的快速發展,新能源汽車在去年繼續實現增長。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我國2017年全年新能源車產銷量已超77萬輛。與此同時,更多
2018-01-15 11: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