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滬指累計跌4%,深成指累計跌4.4%,創業板指累計跌3.03%。A股后市怎么走?看看機構怎么說:
①中信證券:A股即將迎來價值和成長的共振上行,圍繞“兩個低位”布局
中信證券認為,A股近期因內外風險疊加產生了嚴重的情緒化宣泄,出現了三大嚴重背離,同時,隨著三個臨界點到來,市場底已二次確認,A股即將迎來價值和成長的共振上行。
一方面,近期A股超調與國內政策寬松以及穩增長的基調嚴重背離;投資者情緒與國內穩健的經濟基本面嚴重背離;A股當前估值水平與歷史及全球可比估值水平嚴重背離。另一方面,預計對俄烏沖突局勢的預期漸入好轉的臨界點;投資者嚴重的情緒化宣泄以及調減倉行為也漸入臨界點。A股“市場底”已二次確認,并將隨著三大背離的修復迎來價值和成長的共振上行。
配置上,建議堅持風格和行業上的均衡配置,堅守穩增長主線,圍繞“兩個低位”繼續布局,近期重點關注鋰電、光伏、半導體、白酒、醫藥、建筑等一季報有望超預期的品種。
②中金公司:短期低估值“穩增長”板塊可能會有相對收益
中金公司指出,展望后市,短期地緣事件等因素導致的供應風險仍有可能繼續發酵,海外“滯脹”情形的概率加大,仍需密切跟蹤地緣局勢的進展,及其帶來的供應短缺和流動性層面的風險,這些因素對市場情緒的影響可能仍需要進一步的消化,市場轉機可能在通脹和地緣政治等宏觀風險邊際緩解后出現。
結構上,短期低估值“穩增長”板塊可能會有相對收益,待宏觀風險逐步平息后,高景氣的成長領域和受成本擠壓的中下游制造業可能迎來轉機。
③安信證券:堅守倉位、保持定力、不適合來回切換
安信證券稱,當前正處于戰略相持階段,堅守倉位、保持定力、不適合來回切換,市場的共識會集中在低位當中尋找成長+短久期(Q1業績超預期與政策強支撐)。
同時,當前市場的四條主線:穩增長、高景氣、疫后修復和全球通脹。對于全球通脹的憂慮,雖然短期難以結束,但尚不會改變A股內在運行邏輯。未來全球通脹的后續空間、持續性,對美聯儲加息、國內經濟基本面以及向A股的傳導仍需要進一步觀察。國內方面,疫后修復大概率會受制于近期國內出現局部疫情以及防疫防控政策未出現明顯調整。
④粵開證券:新能源調整過后重現長期布局價值
粵開證券指出,充分調整后,后市重現性價比的稀缺高成長,長期布局優勢產業。借鑒外資在受到沖擊擾動后的表現來看,高估值板塊并非皆遭摒棄,具備核心競爭力的優勢產業具備更好的抗風險、抗波動能力,能源革命下,以“風光儲氫”為代表的新能源發展之路長坡厚雪,調整過后重現長期布局價值。
⑤興證策略:未來一個月市場迎來階段性修復窗口 長期聚焦科技創新五大方向
興證策略認為,最恐慌的時候已經過去,未來一個月市場迎來階段性修復窗口。從海外市場表現看,對俄烏沖突的恐慌情緒已顯著釋放,海外權益市場也從單邊下跌轉入雙向波動。二季度,大小風格會轉向均衡,建議“穩增長”+“小高新”“啞鈴型”配置。一方面,受益于“穩增長”預期的金融地產、新老基建等板塊;另一方面,繼續在調整較多的醫藥、計算機、“新半軍”中自下而上尋找符合“小高新”特征的標的。
長期來看,繼續聚焦科技創新的五大方向。(1)新能源(新能源汽車、光伏、風電、特高壓等);(2)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5G等);(3)高端制造(智能數控機床、機器人、先進軌交裝備等),(4)生物醫藥(創新藥、CXO、醫療器械和診斷設備等),(4)軍工(導彈設備、軍工電子元器件、空間站、航天飛機等)。
中信證券認為,進入四季度以來,經濟開啟了恢復期,政策處于等待期,存量投資者仍在猶豫期,市場主線進入醞釀期,隨著經濟恢復,政策信號明確更多
2021-11-21 18:04:23一旦俄烏沖突趨緩,A股下一個值得期待的時間節點或是即將到來的一季報行情。更多
2022-03-06 17: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