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正在加重。2021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2.64億,占全部總人口的18.70%。如何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大力發展養老產業,成為歷年兩會的熱議話題。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祈福集團副董事長孟麗紅在其提案中指出,養老產業潛力大、前景廣,對促進我國養老體系完善、推動經濟增長都有著重要作用。同時,養老產業投資大、周期長,現仍處于初期發展階段,亟需政府給予引導扶持。
孟麗紅建議,首先要完善政策法規體系,優化養老產業發展環境。同時,鼓勵和扶持社會力量開辦養老式醫院,促進養老服務內容多元化;加強養老服務人員的繼續教育和后備人才培養;大力推動養老用品的適老化、標準化。
養老產業迎來發展黃金期
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到2050年,中國將有35%的人口超過60歲,成為世界上老齡化嚴重的國家之一。為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近年來我國在養老模式創新、醫養康養結合等方面制定了諸多扶持政策。
日前,《“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出爐,提出“十四五”時期的發展目標,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老齡事業和產業有效協同、高質量發展,全社會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格局初步形成等。
《規劃》首次提出,要大力發展銀發經濟,發展壯大老年用品產業,加強老年用品研發制造,大力開發滿足老年人衣、食、住、行等需求的老年生活用品。鼓勵國內外多方共建特色養老產業合作園區,培育一批帶動力強、輻射面廣的龍頭企業。
在市場需求與政策鼓勵的雙重影響下,“銀發經濟”正成為下一片藍海,養老產業迎來發展的黃金期。
據《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2014年到2050年,我國老年人口的消費規模將從4萬億元增長到106萬億元左右,既覆蓋醫藥、地產、金融等傳統領域,也涉及機器人、可穿戴設備、腦機接口等新興科技領域。
但值得注意的是,當下養老產業痛點與矛盾突出,行業亟需進一步變革。
孟麗紅表示,目前大部分養老機構專業化水平較低,養老服務觀念仍較陳舊,僅提供最基本的日常護理服務,嚴重滯后于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生理和心理安全等需求。行業專業化程度低,整體薪金低,無法吸納高素質的專業護理人才,高素質行業人員數量不足。
此外,養老產品種類和內容相對匱乏,缺少專門針對老年心理、生理需求的產品。全球老年用品(康復輔助器具)有6萬多種,但我國僅有2000多種。高科技產品、無障礙設備、生活自助類產品等自主研發產品仍然薄弱。老年服務與精神文化產品偏少、質量不高,適應老年人的休閑娛樂場所、書籍、電影等文化娛樂產品普遍稀缺。
克而瑞康養認為,養老產業具有“投入多、產出低,周期長、風險高、回報慢,盈利弱”等特點,養老行業用地難、融資難、盈利難等痛點依然存在,醫養融合、醫保異地結算、長護險互認、以及養老結構性方面等問題尤為突出。
建議開辦“養老式醫院”
針對養老行業的機遇與痛點,兩會期間代表委員積極建言獻策。
孟麗紅表示,針對老年人患病率高、病程漫長、醫療服務依賴性大的特點,建議鼓勵和扶持社會力量開辦養老式醫院,在提供衣食住行等基礎服務之上,增加提供先進的醫療保養和娛樂服務,保障老年人身心健康。
“開辦養老式醫院初始投資大,應在稅收上給予優惠,促進更多社會力量參與;也可給予適當租金補貼、經營補貼,還可將養老式醫院中老年人的診療費用納入醫保體系的做法全面推廣。”她稱。
為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孟麗紅建議,開展養老服務從業人員職業培訓和資格認證,對已在職在崗人員開展定期技能培訓,強化對服務人才的專業化、多元化培養。推動校企合作,促進養老機構與高等(高職)院校建立“訂單式”培養模式等。
此外,加大養老日常生活用品、醫療康復器材的供給、建筑設施的適老化改造,制定和完善行業規范體系,對養老服務產業的各類養老服務產品進行統一標準,使產業發展標準化、專業化,尤其是養老用品的安全性設計、技術性設計標準。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國家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金李建議,借鑒基礎設施不動產信托基金(基礎設施REITs)試點的經驗,大力發展養老信托基金,匯聚社會資金進入養老產業。通過類似基礎設施REITs的信托基金機制,規范資金使用,提升社會信任感,同時通過稅收優惠政策鼓勵較低成本的長期社會資金進入,推動產業迅速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精算研究所所長張琳建議,健全覆蓋全民的獨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建立統一制度標準和管理規范;對于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出臺相應政策和法規促進行業規范發展,吸引社會力量進入;對于惠民保業務,建議監管從產品設計、銷售管理兩方面,進一步出臺惠民保業務監管細則。
目前,各類企業已開始積極布局養老產業。據克而瑞康養統計,養老領域新進入企業主要包括四類;央企/國企類如中康養投資、蘇州康養集團,險資類如友邦人壽、招商信諾人壽等,房企類如星河灣集團、佳明集團,以及格美集團、九芝堂等其他企業。
機構認為,2022年將是政策破解行業痛點的關鍵年,也是養老市場供需雙向發力重要轉折年,老年客群開始“規模性”入場,企業也將邁入戰略性擴大養老產業投資的新周期,以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不斷加深,養老需求顯著增長,催生了多種新型養老模式和產品。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更多
2020-01-16 11:01:21AFHS運動提出的標準化框架主要是為照顧老年人設定了四個優先事項,即照顧老年人的移動能力、藥物治療、心理狀態(認知和心理健康),以及對老年更多
2021-11-08 09: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