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國31省市區陸續公布2021年GDP數據,GDP增速排行榜出爐,在增速前十強名單中,中部地區獨占4席,分別是湖北、山西、江西、安徽。
根據中部六省政府工作報告,2022年,中部地區GDP增長目標均鎖定在6.5%以上。專家指出,創新發展和先進制造業仍是中部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建議用好高鐵資源,建設沿線產業轉移制造帶,發揮城市群都市圈的帶動效應,做大體量,支點變多,成長為我國區域協調發展的中堅力量。
GDP總量破25萬億
2021年中部六省GDP總量達到250132.5億元,占我國經濟總量(101.6萬億)比重為24.6%,所占比重逐漸擴大。
受疫情和水災影響,河南2021年全年GDP增量雖然只有3890億元,增速在中部墊底,但GDP總量達到5.88萬億元,仍是中部第一經濟大省。
湖北在經歷了2020年疫情低谷后,2021年實現了大翻盤,GDP增量突破6500億元,GDP增速達到12.9%,位居全國第一。GDP總量也首次突破5萬億元,達到50012.94億元,排名超越福建,重回全國第七的位置。
中部極具發展潛力的省份莫過于安徽,去年GDP邁上4萬億元門檻,達到42959.2億元,逐漸拉近與湖南(46063.09億元)的差距。
山西和江西作為中部地區GDP總量的第三梯隊,GDP兩年增速表現是中部地區最好的。山西可謂中部地區的一匹黑馬,兩年平均增速達到6.3%,與貴州并列全國第一,2021年GDP總量一舉突破2萬億元大關,GDP增量達到4900億元。江西的表現也很出色,2021年GDP增長8.8%,兩年平均增速達到6.2%,GDP總量規模接近3萬億元。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葉青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分析,中部GDP增速獨領風騷的原因有二:一是GDP總量基數較小,相比東部沿海部分省份10萬億元+的經濟規模,中部地區各省經濟規模在2~6萬億元之間,經濟增長潛力更大。
二是在長江經濟帶、中部崛起等國家戰略的積極推動下,制造業產業轉移加快,創新研發基地相繼在中部落地,自貿區與中歐班列的聯動助推外向型經濟高速增長,讓中部地區迎來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
新興動能穩步增強
第一財經記者查閱中部地區2021年經濟運行成績單發現,各省工業發展穩中提質,先進制造業、新興動能快速增長。
江西省第二產業增加值為13183.2億元,增長8.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4%,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8個百分點。38個工業行業大類中有34個實現增長;重點監測的437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有320種實現增長,其中工業機器人增幅更超130%;高新技術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超過三分之一,新興產業占比超過20%。
湖南省先進制造業發展較快,2021年該省制造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27.7%。39個工業大類行業全部盈利;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長21%;100億元以上項目開工19個;高新技術企業突破萬家;新增全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62家;凈增“四上”企業880家;三一重工、華菱集團有望進入世界500強。
過去一年,湖北穩步增強創新動能,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10196.5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6.9%。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30.2%,快于全國12.0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10.9%。新能源汽車、液晶顯示屏、手機、平板電腦等新產品產量分別增長3.8倍、2.9倍、76.2%、24.6%。
2021年,安徽省首次入圍全國制造業十強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數居中部第1位。“家電之都”“新能源汽車之都”……,這些稱號彰顯著安徽正在成為制造強省賽道上新晉的“種子選手”。
先進制造業是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脊梁”。葉青認為,中部地區要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就要把創新擺在突出位置,發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使中部地區在制造業產業鏈上不斷由中低端邁向中高端。
外貿增速領跑全國
與此同時,中部地區外貿進出口發展近年來也格外亮眼。不僅增長速度高出全國平均水平,河南、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外貿規模還屢創新高。
2021年,河南外貿進出口總值達8208.1億元,比2020年增長22.9%,與2019年相比增長43.6%),高于全國進出口增速(21.4%)1.5個百分點,歷史首次突破8000億元大關,創歷史新高。
自2020年4月份起,湖北外貿進出口已連續21個月實現同比正增長。其中,2021年11月份進出口達522.6億元,單月外貿規模創歷史新高。 2021年全年,湖北省進出口規模突破5300億元,再創新高。
2021年,湖南省進出口總額5988.5億元,首次逼近6000億元關口,入世20年間增長了25.1倍,年均增長率達25.2%,居全國第一。
作為非沿海內陸地區,中部各省外貿數據為何在全國獨領風騷?
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教授、光谷自貿研究院院長陳波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相比國外,我國疫情控制得比較好,企業復工復產比較快,使得大量東南亞訂單回流,而中部地區這幾年又大規模承接了東部沿海地區的產業轉移,因此中部各省外貿規模得到了較大幅度的提升。
陳波說,中歐班列也為中部地區外貿提供了穩定的物流通道。尤其是在海運、空運“一柜難求”的背景下,中歐班列開辟出了一條中國中部陸路外貿大通道,為中部各省穩外貿、擴內需發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2021年,江西外貿進出口4980.4億元,增長23.7%, 創十年來最快增速,以中歐班列為主的鐵路運輸進出口值增長40.9%。過去一年,中歐班列(鄭州)實現了每周16列去程、18列回程的高頻次往返對開。“運輸圈”擴大帶動了“貿易圈”擴容,鄭歐商品進口品種達630種,年銷售額10億余元,帶動貿易、包裝廣告、運輸等產業鏈中小企業上萬家。中歐班列(武漢)全年累計往返411列,較2020年增加91%,貨值127.34億元,同比增長78%,運行總里程385萬公里,相當于繞行地球赤道96圈。
用好高鐵增加支點
展望2022年,中部六省都設定了超過6.5%的GDP目標增速,有望繼續成為我國區域發展最亮眼的地區。
葉青表示,要實現這一發展目標,創新發展和先進制造業仍是中部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中部地區可充分利用好沿線高鐵資源,建設產業轉移制造帶,做長產業鏈鏈條。
“比如贛深高鐵通車后,可極大縮短江西與大灣區之間的心理和時空距離。江西應搶抓贛深高鐵開通機遇,吸引大灣區制造企業向江西轉移。”葉青說, 而黃(岡)黃(梅)高鐵通車后,武漢到杭州僅需3.5小時,電商之都與中部制造業基地的互動將更加頻繁”。
用好高鐵資源不僅能促進區域經濟優勢互補,還能提升城市群都市圈的帶動效應。在湖北,武漢“1+8”城市圈將建成12個方向的“超米字型”鐵路大樞紐,“8城”都把對接武漢、配套武漢、融入武漢作為發展新動能,一個“城市同盟”正在快速崛起,預計到“十四五”末武漢城市圈GDP總量有望超過5萬億元。
在湖南,長株潭城市群擁有比較發達的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網絡,未來將構建“零換乘”高效快捷的多層次軌道交通網絡,打造軌道上的長株潭,構建“一軸一心,三帶多組團”的一體化發展新型空間結構,預計到2025年,長株潭城市群地區生產總值將達2.7萬億元。
河南近期宣布鄭州都市圈擴容,由原來的“1+4”拓展為“1+8”,也是放大鄭州交通樞紐優勢的舉措,進一步完善連接周邊區域的軌道交通體系,著力構建“一核一副一帶多點”的都市圈空間新格局,到2025年GDP總量力爭達到6萬億元。
葉青認為,伴隨著鄭州、武漢、長沙三大都市圈進入比拼時代,中部地區經濟總量將進一步擴大,經濟支撐點進一步增多,有望成長為我國高質量發展與區域協調發展的中堅力量。
2021年以來,江蘇省委、省政府將食品小作坊提檔升級暨名特優食品小作坊培育作為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人民群眾所需所盼民生更多
2022-01-29 14:12:261月25日,工信部正式公布了2021年信息消費示范城市名單,深圳市以優異成績入選綜合型信息消費示范城市。信息消費是指居民或政府為滿足個人更多
2022-01-28 14:06:30記者從26日召開的青島市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工作會上了解到,2022年,青島市將以實施民營經濟壯大計劃為抓手,開展我與企業共成長活動,培育更多
2022-01-28 10:28:25從近日召開的湖北省市場監管工作視頻會議上了解到,2021年,湖北市場秩序治理不斷深化,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不斷提升。該省12315平更多
2022-01-19 14:47:51對外開放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近年來我國深入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放寬外資準入。1月18日,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的國家發展改革委1月更多
2022-01-19 14:23:25昨日,寧德時代全資子公司時代電服,推出換電服務品牌EVOGO及組合換電整體解決方案。未來,EVOGO將選擇十個城市首批啟動換電服務,并發布更更多
2022-01-19 13:21:36近日,從廣西南寧市市場監管局獲悉,《南寧橫州市茉莉花保護發展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經南寧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通過,廣更多
2022-01-14 14:50:371月13日,山東省商務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在濟南召開。會議總結了2021年全省商務工作,分析了當前商務發展形勢,研究部署了2022年工作任務。山更多
2022-01-14 14:03:36離岸貿易是服務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要的外貿新業態之一。日前,商務部發布《十四五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規劃》,在加快發展貿易新業態方更多
2022-01-12 16:57:58為了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紓困助企,國家知識產權局會同相關部門出臺并推動實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主體培育、金融賦能、轉化運用、優化服務等各方面為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提供有力支持。更多
2022-01-12 16:1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