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結束不久的第四屆進博會上,“零碳”成為了關鍵詞。作為“碳中和”元年的進博會,本次進博會全面引入了碳中和理念、標準及項目。而為了助力實現“零碳進博”,中國太保旗下中國太保產險與合作伙伴一起為進博會量身打造了“碳中和”綜合解決方案;并且在進博會期間落地了全國首單碳排放配額質押貸款保證保險,用“碳配額+質押+保險”的全新模式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進博會解決方案的“碳中和”升級,是中國太保的戰略從社會責任向ESG可持續發展戰略轉變的一個縮影。
當 “而立太保”遇上“雙碳“目標,確立并發展可持續發展戰略恰逢其時,這不僅可以將中國太保的企業社會責任價值觀推向新的高度,也能激發中國太保在新發展階段產生新的動能,體現新的企業價值。
“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可持續發展是太保社會責任的新動力和新方向。”中國太保董事長孔慶偉表示。
可持續發展,激發太保新動能
ESG可持續發展理念將為中國太保帶來怎樣的新動能?
所謂ESG,即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的簡稱。增加非財務性指標來反映一個企業的戰略方向和經營模式,將成為主動作為、重塑核心競爭力的歷史性機遇,也將奠定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優勢。
對于中國太保這樣的保險企業而言,ESG可持續發展理念不僅影響企業當期的經營業績,更關系到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這與保險業務長久期的性質相符,同時包括中國太保在內的保險業目前正在進行的高質量轉型也要求險企秉持可持續發展理念;另一方面,可持續發展過程中,保險公司可以通過產品創新,分攤、減少客戶及社會的ESG風險。
如果站在資本市場角度來看,ESG披露程度及對客戶、股東、員工、合作伙伴、社區及監管機構等相關方的表現,是公司治理能力和國際化程度的重要體現,愈發受到投資者的重視。無論是基于企業自身長期發展需求還是滿足投資者需求,中國太保都對自身治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開始將ESG可持續發展理念全面融入經營環節。在2020公司年報和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中,中國太保首次全面披露ESG管理體系和主要實踐情況,充分表達了公司積極面向未來,推動ESG融入全面經營的理念和決心。
太保的可持續內生力:ESG頂層設計繪就發展藍圖
在3月29日中國太保發布的第九屆董事會第九次會議的眾多決議中,有一條決議顯得有些特別。
這條決議的內容是:同意將董事會原“戰略與投資決策委員會”調整為“戰略與投資決策及ESG委員會”。董事會作為ESG管理的最終決策機構,負責全面監督ESG規劃、實施與管理。這條決議背后,意味著中國太保已啟動ESG頂層設計的搭建。
目前,中國太保已在上至董事會,下至各個子公司條線中設置了一條完整的ESG治理鏈條,以此確保ESG管理和具體執行的有效性。
當前,中國太保正在推進制定未來五年的可持續發展戰略,不斷從負債端、投資端以及自身運營端等多個維度發力,著力構建服務雙碳經濟的保險體系,全力落實國家戰略愿景,積極助推經濟社會綠色低碳發展。
而優良的公司治理體系和完備的頂層設計無疑是中國太保ESG可持續發展理念具體落實的“地基”,為其接下來的戰略實施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是其可持續發展的內生力。
太保的可持續影響力:資產、負債雙輪并進,引領行業發展
近年來,無論在負債端還是資產端,中國太保在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的過程中,已形成了一些ESG方面的有關實踐,并以此引領行業全面進入可持續發展新階段。
從負債端來看,近日,中國太保簽署了聯合國可持續保險原則(UN PSI),成為中國內地第二家簽署企業。這標志著中國太保踐行可持續保險邁出重要步伐,成為其開展ESG工作的里程碑。
事實上,中國太保近年來深耕可持續保險,將ESG因素融入保險產品的開發和承保過程中,在能源科技創新、傳統行業低碳轉型、應對氣候變化、環境治理等領域加大保險產品和服務創新力度,打造品牌化綠色保險產品。 例如,在水力發電領域,中國太保參與了三峽、白鶴灘等國內前五大水電的財產保險項目,截至2021年6月末,公司在水力發電領域累計保額超過500億元,累計承保各類大中小型水電項目超過150個。同時,其已為全國超過4000多家企業提供環境污染風險保障。
同時,中國太保持續關注中國人口健康趨勢變化和養老保障需求,參與基本醫療保險經辦、大病保險、普惠型補充醫療保險、長期護理保險等政保合作業務,提供健康保障綜合服務,助力養老三支柱建設。
截至目前,中國太保旗下中國太保壽險參與了多地惠民保業務,累計覆蓋2000余萬參保人,占全國惠民保參保人群的四分之一,穩居行業前列。
在投資端,保險資金具有長期、穩健的屬性,與ESG風格匹配。而中國太保始終堅持“價值投資、穩健投資和長期投資”的原則,充分發揮保險資金作為綠色經濟發展的“穩定器”和“壓艙石”的作用。公司通過債權、股權、產業基金等形式,聚焦新能源、水利、環保等領域,積極開展綠色投資。中國太保旗下長江養老今年發行了首只ESG保險資管產品,填補了養老保險資管領域在ESG產品發行方面的空白。
而在社會公益方面,無論在脫貧攻堅還是綠色公益方面,都能看到專屬于中國太保的一抹靚麗色彩。數據顯示,中國太保的特色主業扶貧項目“防貧保”已覆蓋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落地逾千縣,累計提供風險保障超過22萬億元,為近40萬臨貧易貧戶提供了防貧救助金12億元,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一抹“太保紅”;成立“太保藍”公益基金,啟動“關愛老年認知障礙群體”系列公益項目,幫助失憶老人守護記憶;在青海三江源大地建成約1500畝生態公益林,“太保綠”成為守護中華水塔的綠色屏障。
在12月17日第一財經公布的中國企業社會榜上,中國太保再獲“責任典范獎”,這已是連續第12次獲此榜單最高獎,是對太保社會責任與時俱進的最佳褒獎。
太保的可持續推動力:公司治理、太保服務、科技創新……一個都不能少
可持續發展理念要深入到企業的“骨髓”,需要企業各個方面的配合和努力,尤其是在公司治理、黨建引領、風控合規、企業文化、太保服務、創新意識等“軟實力”上,需要形成無形的推動力。
中國太保始終將這些無形的推動力放在重要地位,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
例如,為了解決保險業過去重銷售、輕服務的痛點,中國太保近年來在高質量服務體驗上下足了功夫。據了解,其在行業內首創了“服務官”制度,將服務滲透至各環節;打造“身邊服務、終身服務、精致服務”特色服務;并成立消保專職部門,切實保護客戶權益。
又如,在科技創新方面,中國太保積極探索人工智能在保險領域的應用,不僅實現了降本增效,更不斷地催生新業態、新模式,帶來新的社會價值。在2021人工智能大會上,中國太保產險發布了最新的“黑科技”——“物聯智保”。該系統利用物聯網云平臺技術,通過對傳統風險的數字化刻畫,圍繞車險、企財險、農險三大領域,從過去的損失補償轉變為風險管理,逐步形成了“保險+服務”的新運營模式。
在過去三十年中,中國太保這艘巨輪已在航行中找到了正確的航向。而立之年,也是再出發之年。可持續發展,已經刻錄在而立太保未來的藍圖畫卷中,也必然因為其綠色基因的注入而增加對于長期投資者的吸引力,為這艘保險巨輪的遠航提供新動能。從長遠來看,對于可持續發展的謀篇布局,無論對于中國太保品牌的加持,還是對于未來市值向好的引領,都不容小覷。
盡管當前行業正處于深度調整階段,但在健康中國、發展第三支柱、共同富裕等一系列大背景下,我國保險業的長期增長毋庸置疑。手握可持續發展這把通向未來的“金鑰匙”,中國太保將繼續勇擔排頭兵和先行者的戰略使命,圍繞“太保服務、綠色低碳”,穿越周期的海浪,穩穩地駛向保險業的未來。
第一財經官方網站,7X24小時提供股市行情、經濟大勢、金融政策、行業動態、專家分析等財經資訊;全網獨家直播談股論金、今日股市、公司與行業更多
2021-12-03 13:3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