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研發過程中臨床試驗是花錢最多、時間效應最強的環節。為了降低臨床試驗的成本,提升該環節的整體質量水平,有創新藥企業選擇自建團隊來完成這一部分的工作。
2月17日,第一財經記者在復宏漢霖(02696.HK)全球研發日上獲悉,其內部的一個大體量的臨床試驗項目,相比交給CRO(合同研究組織)企業,自建的臨床試驗團隊可以將每位患者的成本減少近一半。
隨著創新藥臨床試驗數量的不斷增長,新藥獲批的速度加快,藥企和CXO企業均在加快步伐拓寬業務、擴大產能。
高企的臨床試驗成本
CXO(包括CRO、CMO/CDMO),是一種新興研發生產外包模式,包括CRO(ContractResearchOrganization)企業,即藥企的合同研發服務外包企業,CMO(ContractManufacturingorganization)醫藥合同定制生產企業,CDMO(ContractDevelopmentandManufacturingOrganization)醫藥領域合同研發與生產業務。
隨著創新藥投資熱潮的興起,加上患者招募成本上升、政策趨嚴、CRO企業供不應求等多重因素影響,臨床試驗成本在不斷增長。通常臨床階段的成本會占整個新藥研發成本的66%以上,但近年來很多創新藥企的實際占比已經超過了這個數字,因此一些企業開始嘗試自建CRO團隊。
11月10日,國家藥監局藥品評審中心發布的《中國新藥注冊臨床試驗現狀年度報告(2020年)》數據顯示,2020年度共登記臨床試驗2602項,較2019年(2386項)總體增長9.1%,但獲批后一年內啟動受試者招募比例不足一半(45.4%);2020年完成的臨床試驗中仍以Ⅰ期臨床試驗為主,平均完成時間為95.7天;完成的Ⅲ期臨床試驗僅為5項,平均完成時間176.6天。與此同時,在登記的藥物臨床試驗目標入組人數(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以國內目標入組數計)平均值為320人,其中53.2%(783項)臨床試驗目標入組人數不足100。
除了技術迭代之外,靶點同質化問題也成為患者招募難的一大原因。在2020年度登記的2602項臨床試驗中,臨床試驗數量最多的前10位靶點也集中在PD-1、VEGFR等,其中PD-1、VEGFR、PD-L1等靶點的品種開展的臨床試驗均超過60項。
創新藥企之間競爭越激烈,給到醫生和患者環節的激勵就會相應更多,尤其是臨床試驗三期成本最大,做試驗所用的競品藥物一般并不便宜。值得關注的是,整個臨床試驗的過程中涉及醫生、患者、藥物等成本之外,最不容忽視的還有臨床監查員環節(ClinicalResearchAssociate,下稱“CRA”)。
“臨床研發過程中臨床試驗是花錢最多、時間效應最強的環節。一旦新藥做出來,而臨床團隊跟不上,就可能會失去先機。”已經成功研發上市多款新藥的創新藥企負責人曾告訴記者。
上述國內頭部創新藥企負責人稱,臨床試驗90%都是失敗的,整個環節中,臨床試驗的方案設計是最重要和關鍵的。方案設計好了,之后就是包括Ⅰ、Ⅱ、Ⅲ、Ⅳ期臨床試驗,一般從Ⅱ期臨床開始,就要篩選符合條件的患者作為受試者入組。
人才流動的風險
臨床試驗時間長成本高,患者難招等問題都成為創新藥企面臨的挑戰。針對新藥研發成本總體在上升的現象,一位開發口服PD-1產品的創新藥企負責人分析稱,從小分子、單抗、雙抗、ADC到細胞治療,藥物研發的技術迭代會導致相應的研發成本不斷上升,相關人才的成本也會逐年上升。
醫藥外包行業的人員流動性甚至超過了互聯網行業。美迪西曾在招股書中提到,報告期各期,公司離職率分別為27.03%、33.74%、24.40%及11.43%,離職率相對較高。在醫藥行業及CRO行業持續良好發展的背景下,公司面臨較大的外部挖掘人才壓力,公司面臨人才流失,甚至高端人才流失的風險。
上述國內頭部創新藥企醫學部負責人認為,CRA人員流動情況是市場行為,會形成惡性競爭。例如,CRA在CRO機構沒有太多上升空間后,跳槽到藥企。而當CRO機構人才流失嚴重,又會高薪吸引人才。這樣的供需關系,導致人才流動性較大。
人員流動大與藥企想自建團隊有一定關系。對于研發管線增多的創新藥企,自建臨床試驗團隊將更有優勢,如百濟神州(688235.SH,06160.HK,BGNE.NS)、復宏漢霖,以及正在轉型創新藥研發的恒瑞醫藥(600276.SH),都采取了自建CRO的策略。
多位采訪對象表示,自建臨床試驗團隊與使用第三方CRO各有利弊,決定采取哪種渠道是根據企業自身的情況和實際需要。自建團隊可控性更好,前期投入也大,而外包機構雖然經驗多,但在質量控制和成本效率上,并不一定占據優勢。
有CRO企業負責人認為,藥企發展到一定階段會逐步建立自己的臨床團隊。但規模再大一些,考慮到管理成本等因素,企業又會偏向選擇CRO,這點可以參考跨國藥企。
CXO競爭格局初現
中國CXO行業從2000年開始逐步興起,目前的主要參與者有藥明康德(603259.SH,02359.HK)、泰格醫藥(300347.SZ,03347.HK)、凱萊英(002821.SZ,06821.HK)等頭部企業,還有博騰股份(300363.SZ)、昭衍新藥(603127.SH)、九洲藥業(603456.SH)、普洛藥業(000739.SZ)、美迪西(688202.SH)、維亞生物(01873.HK)等。
臨床試驗數量的不斷增長,新藥獲批的速度加快,意味著未來商業化的需求大增,拓寬業務、擴大產能成為藥企和CXO都在加緊布局的環節。藥企端開始自建臨床試驗團隊或者新建原料藥工廠的戰略布局,試圖讓每個環節都能在可控范圍內,而CXO端則希望為藥企提供更加全面多元的一體化服務。
例如,凱萊英把觸角伸向了CRO以及臨床&測試服務,藥明康德方面告訴記者,2021年將繼續在國外新建工廠,實現原料藥和制劑一體化生產。昭衍新藥用近15億元人民幣的資金分別投到昭衍生物、昭衍加州以及江蘇先通,從而進入了生物藥CDMO、分子診斷CRO兩大領域。以及康龍化成(300759.SZ,03759.HK)、藥石科技(300725.SZ)分別在自有的CXO業務上向上和向下游拓展。
“國內CXO行業應該會朝著專業化和大型化不斷發展,頭部企業的優勢會越來越明顯。企業和泰格醫藥及藥明生物都有深入合作,優質的CRO和CDMO對企業的研發助力巨大。”上述開發口服PD-1產品的創新藥企負責人說。
伴隨著創新藥出海的需求,CXO企業的國內外投入都在加大。談及是否會擔心有更多入局者時,國內CRO企業工作人員認為CXO領域涉及內容專業性高,短期內想搭建成功并不容易,需要很多技術。
“實際上,并不是所有創新藥企都適合自建團隊。有些企業新成立,還不足以支撐這么大的開支,與CRO企業合作能夠加速發展進程。成長起來后賣給大公司,就可以共享他們的臨床試驗團隊。”對新藥研發流程有較深了解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一位負責創新藥企原料藥研發的專家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原料藥的生產比制劑更難,目前會交給第三方,但未來還是會打算由自己來生產原料藥。
從近日召開的湖北省市場監管工作視頻會議上了解到,2021年,湖北市場秩序治理不斷深化,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不斷提升。該省12315平更多
2022-01-19 14:47:51對外開放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近年來我國深入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放寬外資準入。1月18日,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的國家發展改革委1月更多
2022-01-19 14:23:25昨日,寧德時代全資子公司時代電服,推出換電服務品牌EVOGO及組合換電整體解決方案。未來,EVOGO將選擇十個城市首批啟動換電服務,并發布更更多
2022-01-19 13:21:36近日,從廣西南寧市市場監管局獲悉,《南寧橫州市茉莉花保護發展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經南寧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通過,廣更多
2022-01-14 14:50:371月13日,山東省商務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在濟南召開。會議總結了2021年全省商務工作,分析了當前商務發展形勢,研究部署了2022年工作任務。山更多
2022-01-14 14:03:36離岸貿易是服務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要的外貿新業態之一。日前,商務部發布《十四五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規劃》,在加快發展貿易新業態方更多
2022-01-12 16:57:58為了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紓困助企,國家知識產權局會同相關部門出臺并推動實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主體培育、金融賦能、轉化運用、優化服務等各方面為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提供有力支持。更多
2022-01-12 16:12:572021年12月27日,由國家文物局、國家發展改革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商務部、文化和旅游部、市場監管總局六部門聯合出臺的《關于加強民間更多
2022-01-07 16:52:48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王輝日前在教育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2022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1076萬人,同比增加167萬,規模和增量均創歷史新更多
2022-01-07 16:49:50一杯美式原價24元,減去商家對用戶的活動補貼19 3元,平臺技術服務費0 96元和履約服務費3 6元,最終預計收進(非利潤)0 14元2021年12月23日更多
2022-01-07 15: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