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沒有種玉米,全種大豆。”2021年,李士臣種了300多畝的大豆,雖然從效益來看,大豆遜于玉米,但相較于玉米,大豆投資少、國家補貼力度大、種植風險小。
李士臣是黑龍江佳木斯富錦市二龍山鎮春光村村民。他對第一財經稱:“今年種一坰(15畝)地,玉米凈收益6000~6500元,大豆4000元左右。”
12月6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21年糧食產量數據,高產作物玉米產量同比增加238億斤,增長4.6%。與之對應的是,大豆產量同比減少64億斤,下降16.4%。同時,玉米在今年的糧食增產量(267億斤)中,占89.1%。
這意味著,作為三大主糧之一的玉米,正在挑起中國糧食連年豐產的大梁。然而,于2019年重啟,2020年、2021年分別繼續實施的大豆振興計劃,目標實現不盡如人意。
玉米增產與大豆減產
在中國,全年糧食按照季節來分,有夏糧、早稻、秋糧三季;按品種來分,有谷物、大豆、薯類三種。其中,谷物主要包括稻谷、小麥、玉米三類。而這三大谷物中的水稻、小麥,又被稱為“口糧”。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從種植結構來看,玉米種植面積增加3090萬畝,大豆播種面積減少2200萬畝。而玉米是高產作物,大豆是低產作物,由此帶來糧食產量結構的變化,即玉米增產、大豆減產。
由于大豆與玉米存在明顯“爭地”關系,對于二者種植面積的一增一減,國家統計局農村司副司長王明華解讀稱,去年以來,玉米價格大幅上漲,種植效益提高,農民種植玉米意愿增強,以及大豆收益與玉米相比較低,農民種植意愿減弱。
對于是種玉米還是種大豆?李士臣算了一筆賬。他自稱在當地,種大豆平均畝產能達到300多斤,差一些的農戶只有200多斤。但是種玉米,畝產就高的多了,高的能達到1300多斤,差一些的也能達到1000多斤。
從經濟效益來看,按照今年的價格、產量,種玉米要好于種大豆。種一坰(15畝)大豆能賣12500元,成本11500元~12000元。去掉成本后,折算收入500元~1000元,再加上3500多元的大豆補貼,凈收入4000元~4500元。而種一坰(15畝)玉米能賣19000元,成本13500元~14000元,去掉成本后,折算收入5000~5500元,再加上1000多元的補貼,凈收入6000元~6500元左右。
當然,這也跟每年玉米、大豆的產量與價格有著密切關系。李士臣稱,如果選擇的品種不行,或者遇到災害年景,玉米倒伏,產量就會下降,再加上收獲費用高,收益有可能就不及大豆。而且大豆投入少于玉米、補貼遠高于玉米,損失不至于太大。
此外,種大豆要遠比種玉米省事。據李士臣介紹,在種植環節,大豆從5月中旬開始播種,到10月收獲,并不需要太多的打藥施肥工作;如果種玉米的話,從5月上旬播種,又要施肥,又要打藥。到秋天收獲,本身大豆的產量就低,出動農用拖拉機,用不了幾趟就可以全部收獲,玉米的話,就要往返曬場、地頭多趟。
有過20多年種地經驗的李士臣總結道:“種玉米比種大豆,表面上雖然能多掙一些錢,但工作量要大得多。”
2021年的大豆減產,除了播種面積下降以外,還跟每畝產量比上年減少2.3公斤,同比下降1.8%有關。
對于大豆畝產下降,李士臣解釋稱,這仍然跟規避玉米風險有關。在東北,原本應該是玉米、大豆輪作,這樣既能保證地力,又能保證作物產量。有些農戶已經連續4~5年種植大豆,結果導致地力變差,一坰地會少產300~400斤。
大豆種植面積不及1.4億畝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年稻谷、小麥、玉米分別占全年糧食總產量的31.17%、20.06%、39.91%。其中,占比重接近40%的玉米,是中國當之無愧的糧食產量主力軍,而大豆占比僅有2.4%。
原產于中國的大豆,是中國開放最早、進口量最大、市場化程度最高、與國際接軌最徹底的大宗農產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從世界最大的大豆出口國逆轉為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進口量從1995年的100萬噸增長到2020年突破1億噸,25年時間增加了100倍。目前,中國大豆進口量占全球大豆貿易總量的60%。
由于大豆長期產不足需,對外依存度高,進口已經成為常態,凈進口已有26年。以2020年為例,大豆進口依存度超過80%,達到83.7%。
在這樣的背景下,2019年,農業農村部重啟大豆振興計劃,確定了“到2020年,全國大豆種植面積力爭達到1.4億畝”的目標。隨后,2020年、2021年,農業農村部繼續實施大豆振興計劃,并再次確認了這一目標。大豆播種面積2019年1.40億畝、2020年1.48億畝,同比增幅分別為10.9%、5.9%。然而,到了2021年,大豆播種面積1.26億畝,比上年減少2200萬畝,下降14.8%。
當前,中國大豆市場已形成食用和飼料兩個相對獨立的市場,國產大豆主要用作食品、加工豆制品和大豆蛋白,進口大豆主要用于滿足國內植物油和蛋白粕需求,20%加工成油脂,80%加工成豆粕。
對大豆采取適度進口政策,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農委主任委員陳錫文在《農民日報》上發表文章稱,要打造穩定可靠的國際食物供給鏈,讓利于重要農產品重點進口來源國,與其構建多贏局面。
“中國現在很多糧油品種進口都是世界第一,但是從來沒有買到過多少‘一手糧’,所謂‘一手糧’就是從農場買的地頭糧,只能在ABCD糧油企業那里買到‘二手糧’,為養好、養肥ABCD糧油企業做了巨大貢獻。”陳錫文說,一定要跳出國際貿易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一買一賣的傳統觀念,做國際大糧商應該做的事情。
從近日召開的湖北省市場監管工作視頻會議上了解到,2021年,湖北市場秩序治理不斷深化,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不斷提升。該省12315平更多
2022-01-19 14:47:51對外開放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近年來我國深入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放寬外資準入。1月18日,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的國家發展改革委1月更多
2022-01-19 14:23:25昨日,寧德時代全資子公司時代電服,推出換電服務品牌EVOGO及組合換電整體解決方案。未來,EVOGO將選擇十個城市首批啟動換電服務,并發布更更多
2022-01-19 13:21:36近日,從廣西南寧市市場監管局獲悉,《南寧橫州市茉莉花保護發展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經南寧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通過,廣更多
2022-01-14 14:50:371月13日,山東省商務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在濟南召開。會議總結了2021年全省商務工作,分析了當前商務發展形勢,研究部署了2022年工作任務。山更多
2022-01-14 14:03:36離岸貿易是服務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要的外貿新業態之一。日前,商務部發布《十四五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規劃》,在加快發展貿易新業態方更多
2022-01-12 16:57:58為了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紓困助企,國家知識產權局會同相關部門出臺并推動實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主體培育、金融賦能、轉化運用、優化服務等各方面為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提供有力支持。更多
2022-01-12 16:12:572021年12月27日,由國家文物局、國家發展改革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商務部、文化和旅游部、市場監管總局六部門聯合出臺的《關于加強民間更多
2022-01-07 16:52:48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王輝日前在教育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2022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1076萬人,同比增加167萬,規模和增量均創歷史新更多
2022-01-07 16:49:50一杯美式原價24元,減去商家對用戶的活動補貼19 3元,平臺技術服務費0 96元和履約服務費3 6元,最終預計收進(非利潤)0 14元2021年12月23日更多
2022-01-07 15: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