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國家衛健委發布《互聯網診療監管細則(征求意見稿)》(下稱《細則》)。
業內期盼已久的互聯網診療監管政策終于落地,相比2018年發布的《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等三大文件更為細化。
《細則》涵蓋了對醫療機構、人員、業務、質量安全等方方面面的監管,并明確了監管責任。
“醫療機構應當明確互聯網診療的終止條件。患者病情出現變化、本次就診經醫師判斷為首診等,接診醫師應當立即終止互聯網診療活動,并引導患者到實體醫療機構就診。”《細則》延續了以往政策的要求,繼續強調只能進行復診和不能首診。
具體來看,《細則》要求,人工智能軟件不得冒用、替代醫師本人接診;加強藥品管理,禁止統方、補方等問題發生。醫療衛生人員的個人收入不得與藥品和醫學檢查收入相掛鉤;醫療機構自行或委托第三方開展藥品配送的,相關協議、處方流轉信息應當可追溯;互聯網診療病歷記錄按照門診電子病歷的有關規定進行管理,診療過程中的圖文對話、音視頻資料等應當全程留痕、可追溯,并向省級監管平臺開放數據接口,保存時間不得少于15年等。
根據易觀分析統計顯示,2019年中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為1336.88億元,較2018年環比增長35.6%。2020年受疫情影響,市場規模將達2000億,市場增長達46.7%,達2015年以來最高增速。互聯網診療高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但此番《意見稿》的出臺,可以看出監管層釋放的明確信號,就是以問題來解決問題,進一步規范互聯網診療,促進互聯網診療服務健康發展,保證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
線上線下一體化,以患者為中心
一段時間以來,出現了部分互聯網診療平臺披著“互聯網診療的外衣”,將AI技術用于降低人工成本以及營銷的工具,另外在部分平臺上還出現了醫生賬號被出租,兼職者接診等行業亂象。
針對此情況,《細則》對AI技術在互聯網診療中的應用作了明確要求,要求AI不能替代醫生接診,互聯網問診,必須由醫生本人接診,讓互聯網診療服務回歸本質。
《細則》第十二條、十三條明確要求,“醫療機構應當對開展互聯網診療活動的醫務人員進行實名認證,確保醫務人員具備合法資質;醫師接診前需進行實名認證,確保由本人接診。其他人員、人工智能軟件等不得冒用、替代醫師本人接診。各級衛生健康主管部門應當負責對在該醫療機構開展互聯網診療的人員進行監管。”
并且《細則》第十四條也要求,醫療機構應當將開展互聯網診療活動的醫務人員信息與省級監管平臺共享,包括身份證號碼、照片、相關資質信息、執業地點、臨床工作年限等必要信息。省級監管平臺應當與醫師、護士電子化注冊系統對接,藥師信息應當上傳監管平臺且可查詢,有條件的同時與衛生監督信息系統對接。
醫療機構應當對開展互聯網診療活動的醫務人員建立考核機制,根據依法執業、醫療質量、醫療安全、醫德醫風、滿意度等內容進行考核并建立準入、退出機制。
無疑此次監管層釋放的信號就是,醫療機構要做到線上線下一體化,互聯網診療與實體機構提供的診療服務做到最大限度的“同質”。
以平安健康為例,在平安健康平臺開展疾病診斷、藥品處方開具、病例書寫等診療行為的接診醫生均取得了相應專業資質,并在公司互聯網醫院完成執業注冊/多點備案。
目前,平安健康有約2000名成員組成的自有醫療團隊,AI智能工具僅作為醫生的“導航儀”,在醫療服務中進行資料收集、整理等工作,提升了患者相關信息收集的效率,為醫生開展工作提供更多的知識賦能,在分診導診中也起到較為有效的作用,最終為醫患提供精準匹配的橋梁。
遏制“以藥養醫”線上化
“以藥養醫”線上化、過度用藥也是行業早期發展過程中暴露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寧夏衛健委主任馬秀珍曾在其政協提案中表示,藥品銷售收入對于一些商業互聯網醫院是重要利潤來源,由于缺乏監管過度用藥行為的動力,可能會出現激勵醫生多開藥,甚至和制藥企業合謀推動拉升網上藥品銷量,導致過度用藥。
“醫療機構開展互聯網診療活動應當嚴格遵守《處方管理辦法》等處方管理規定,加強藥品管理,禁止統方、補方等問題發生。醫療衛生人員的個人收入不得與藥品和醫學檢查收入相掛鉤。”此次《細則》第二十一條對互聯網醫療機構提出明確要求,堅持線上醫藥分開,遏制“以藥養醫”線上化,避免過度用藥。
據了解,平安健康等互聯網醫療健康平臺的醫生收入主要分為基本薪資和績效薪資,績效薪資主要從醫生服務患者數量、患者滿意度評價、醫療服務質量等角度進行考核。
前不久平安健康舉辦的投資者開放日活動強調,將充分融合HMO+家庭醫生會員制+O2O模式,為用戶提供有溫度的醫療健康服務。其中,家庭醫生會員制以“1個家庭醫生+5大專業服務+1個會員健康檔案”為核心內容,按需為用戶匹配健康管理、亞健康管理、疾病管理、慢病管理、養老管理五大場景的資源,幫助每個用戶生成一個覆蓋其全生命周期的會員檔案,協調安排貫穿線上到線下的醫療健康相關服務。其盈利模式為“會員制收費+增值服務收入”,充分尊重醫生的專業價值,讓醫生專注于為用戶提供醫療健康服務。在醫療資源的需求與供給本身存在失衡、醫療資源未被得到很好利用、醫療服務不連續,缺乏整合、常態化醫療服務并不能很好地予以滿足高凈值群體的需求情況下,家庭醫生會員制為多層次需求人群提供差異化補充,實現社會醫療資源的提升。
HMO模式強調保險與醫療健康的深度融合,通過為高質量的金融/保險用戶提供更強協同性、更高價值的醫療健康服務產品和全生命周期服務,搭建醫療產業鏈中供給方與支付方之間的橋梁,實現商業模式閉環。
此外,平安健康將持續完善線下醫療健康服務網絡,充分將海量的線上資源與線下有影響力的醫院、醫療健康機構進行O2O對接,實現線上線下全流程打通,不斷提升醫療健康服務水平,以用戶的健康為中心,構建專業醫患溝通的橋梁。
規范發展、高質量發展是互聯網醫療行業生存的關鍵,也是未來的方向。
此次《細則》發布后,業界認為,《細則》將原本模糊、混淆的互聯網醫療概念清晰厘定,亦劃清了醫療、醫藥和技術服務之間的邊界,使得“醫歸醫、藥歸藥、AI歸技術”,推動互聯網醫療行業形成三條細分賽道。
當下隨著中國老齡化進程加快、外部環境的變化、生活方式的改變,促使人們對醫療健康的需求也越來越大。
在互聯網診療監管不斷規范下、外部環境助推下,未來中國互聯網+醫療的滲透率也將不斷提高。
從近日召開的湖北省市場監管工作視頻會議上了解到,2021年,湖北市場秩序治理不斷深化,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不斷提升。該省12315平更多
2022-01-19 14:47:51對外開放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近年來我國深入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放寬外資準入。1月18日,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的國家發展改革委1月更多
2022-01-19 14:23:25昨日,寧德時代全資子公司時代電服,推出換電服務品牌EVOGO及組合換電整體解決方案。未來,EVOGO將選擇十個城市首批啟動換電服務,并發布更更多
2022-01-19 13:21:36近日,從廣西南寧市市場監管局獲悉,《南寧橫州市茉莉花保護發展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經南寧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通過,廣更多
2022-01-14 14:50:371月13日,山東省商務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在濟南召開。會議總結了2021年全省商務工作,分析了當前商務發展形勢,研究部署了2022年工作任務。山更多
2022-01-14 14:03:36離岸貿易是服務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要的外貿新業態之一。日前,商務部發布《十四五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規劃》,在加快發展貿易新業態方更多
2022-01-12 16:57:58為了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紓困助企,國家知識產權局會同相關部門出臺并推動實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主體培育、金融賦能、轉化運用、優化服務等各方面為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提供有力支持。更多
2022-01-12 16:12:572021年12月27日,由國家文物局、國家發展改革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商務部、文化和旅游部、市場監管總局六部門聯合出臺的《關于加強民間更多
2022-01-07 16:52:48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王輝日前在教育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2022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1076萬人,同比增加167萬,規模和增量均創歷史新更多
2022-01-07 16:49:50一杯美式原價24元,減去商家對用戶的活動補貼19 3元,平臺技術服務費0 96元和履約服務費3 6元,最終預計收進(非利潤)0 14元2021年12月23日更多
2022-01-07 15: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