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芯讓大眾汽車集團(下稱“大眾”)在中國市場進入銷量下行的通道。在今年前三季度跨國車企公布的在華銷量業績中,大眾是為數不多銷量出現下滑的車企。
今年1~9月,大眾在中國市場共交付汽車約255萬輛,同比下降4.1%。而值得注意的是,大眾今年前三季度全球的銷量同比增長6.9%,除了中國市場外,大眾前三季度全球其它區域市場銷量均有增長,其中,北美市場的漲幅達到28.2%,中東/非洲的漲幅達到31.4%,銷量規模超過200萬輛的西歐市場同比漲幅也達到了9%。
“由于芯片短缺,我們正在失去中國的市場份額。”大眾汽車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在華銷量下挫
從大眾旗下子品牌來看,奧迪、保時捷前三季度銷量增幅均在10%左右。而大眾品牌銷量的下滑是造成大眾在華銷量下滑的直接原因。今年前三季度,大眾品牌(及其捷達子品牌)在華共計交付185.7萬輛汽車,同比下降5%。
乘聯會統計的零售數據顯示,一汽-大眾9月銷量為10.8萬輛,同比下滑48.6%,是乘聯會統計的銷量排名前十五的廠商中跌幅最大的車企,上汽大眾9月零售銷量為12.4萬輛,同比下滑23.1%。而值得注意的是,缺芯也打亂了車企的排位,一汽-大眾在9月被上汽大眾超越從而丟失了冠軍寶座。
東吳證劵近日發布的一份研報顯示,9月渠道庫存減少的合資品牌包括上汽大眾(-160 輛)、廣汽豐田(-2223 輛)、北京奔馳(-2910 輛)、東風日產(-5964 輛)、一汽-大眾(-4416 輛)和一汽豐田(-6237 輛)。由此可見,一汽-大眾的貨源較為緊張。今年9月,一汽-大眾銷售公司總經理郭永鋒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截至8月份,一汽-大眾已經接近連續4個月產量減半。而一汽-大眾的瓶頸資源之一是博世ESP芯片,馬來西亞疫情的爆發使博世ESP/IPB、VCU、TCU等主流汽車芯片受到了直接影響。上汽大眾也沒有“獨善其身”,前三季度的產量同比下滑了17.8%。
“與其它國別的車相比,德系企業的品牌檔次比較多。在芯片資源分配中,可能優先照顧了豪華品牌和高端車型,因此大眾品牌在芯片供給方面更為緊張。另一方面,合資品牌相較于自主品牌的銷量下滑較為嚴重,主要是其供應鏈體系僵化,它們主要靠一級供應商,而很多自主品牌是直接聯系芯片廠家購買,因此能獲得更多的資源。此外,合資企業的芯片是全球分配,因此中國市場的供給存在不足的問題。”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對記者表示。
不過,大眾品牌銷量的下滑并非僅因缺芯所致。2020年,大眾在華的銷量為385萬輛,同比下滑9.1%。與此同時,大眾的“老對手”豐田則在華實現了銷量同比增長10.9%。2019年,大眾汽車在華銷量達到了423.4萬輛,同比增長0.6%,這一數字是大眾汽車近年來創造的銷量高峰。雖然大眾汽車在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長16.2%至185萬輛,但與2019年同期仍有差距。
對于合資品牌來說,家庭轎車領域是必爭之地。作為一汽-大眾的銷量支柱車型之一,邁騰從今年4月開始就跌出了乘聯會轎車銷量排名前十五的榜單。邁騰過去的月銷量高達兩萬輛左右,而今年9月則不足5000輛。過去,大眾品牌的帕薩特和邁騰在中高級轎車領域曾創造了雙雄時代。帕薩特近年受中保研碰撞測試的負面影響銷量下挫,不過,隨著近期新款帕薩特的上市,銷量有所回彈,9月重新回歸到轎車排名前十五的榜單。從今年前三季度的銷量來看,廣汽豐田的凱美瑞和廣汽本田的雅閣位居前列,日系車在中高級轎車細分市場占據了上風。
在SUV領域,一汽-大眾在2018年推出了首款SUV,彌補了其在這一細分領域的空白。自投放SUV產品以來,一汽-大眾的市場規模迅速擴大,并且逐步超越了上汽大眾。不過,從此前熱銷SUV車型探岳的表現來看,當前與本田CR-V以及豐田RAV4榮放等車型存在銷量差距。
近年來,在華的外國汽車品牌中,德系的市占率位居首位,但隨著競爭加劇,其優勢逐漸減弱。2019年,德系在華的市占率高于日系3個百分點,而2020的差距已不足1個百分點。大眾中國CEO馮思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談道,包括豐田、本田和日產在內的日系車市場份額占比在最近五年中不斷提升,它們借鑒了大眾此前在華的經驗,即在兩個合作伙伴中投放相似的產品,大眾同樣會考慮采取相應的舉措來應對日系品牌的挑戰。
崔東樹認為,一方面,以大眾為首的德系車企面臨日系車企的競爭壓力較大,日系在轎車和SUV領域的部分車型表現突出;另一方面,在出租車等網約車市場,大眾品牌過去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但目前網約車的采購傾向于新能源車,這也對其銷量造成影響。
從芯片供給層面來看,近期日系車缺芯也較為嚴重,而德系的缺芯情況更為嚴峻。“相比之下,日系在芯片方面的供給較為充分,日系所在的東亞地區是芯片廠商聚集地,其具備一定的優勢。今年芯片的干擾性因素較強,加上日系轉型相對較慢,使其在燃油車領域的優勢較為突出,日系車在今年可能會超過德系。”崔東樹對記者表示。
不過,從整體銷量上看來,南北大眾依然占據絕對的優勢。今年前9月,一汽-大眾的銷量排名第一,達136.4萬輛,上汽大眾則以105.9萬輛的成績排在第二。
撬動電動車市場
大眾正在通過在電動車領域的轉型撬動更多的市場份額。今年前三季度,大眾在全球范圍共交付29.3萬輛純電動車,同比增長138%,插電混合動力車型的銷量達24.6萬輛,同比增長133%。在中國市場,大眾共交付6.96萬輛新能源汽車,同比增長103.5%,其中ID.家族車型共計交付近3萬輛,9月,ID.家族的單月銷量突破了1萬輛。
今年以來,大眾汽車先后在中國市場投放ID.4家族、ID.6家族四款車型,ID.3也計劃在今年年底上市。雖然ID.家族正在上量,但放在整個大眾品牌上來看,目前占比仍較小,這與大眾制定的電動車目標仍有不小的差距。與此同時,與大眾在歐洲新能源市場的強勢表現相比,被寄予厚望的ID家族在華的表現并不能完全讓大眾感到滿意。迪斯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大眾在中國市場必須因地制宜地改變電動車的銷售模式,大眾旗下電動車在華銷量雖有所回暖,但是由于購買電動車的消費者比此前購買傳統車型的群體更加年輕,其需求相較于以往也有所不同,這需要集中精力并改進銷售模式。
大眾新能源產品經理杰西告訴記者,他們認為產品銷量一般主要原因是銷售問題,4S店銷售比較消極。產品在一些硬指標上,比如加速、最高車速、續航等都無法和中國品牌新能源汽車產品相比,但是在質量、操控、駕駛性能上都非常不錯。ID.4車主張明告訴記者,ID.4是一輛最接近燃油車的電動車,駕駛感受和傳統德系車非常接近,他認為目前ID.4的這套車機系統并沒有比自主品牌有什么突破性的優勢。
從定價上來看,大眾ID.家族目前整體上處于20~30萬元的市場,而這個價格區間的電動車市場,除了特斯拉和比亞迪外,競品并不多。除了銷售較火的蔚來、理想等造車新勢力的少量產品在30萬元以上的高端市場,傳統自主車企以及造車新勢力的電動車更多集中在中低端市場。目前,大眾ID系列所處在的中端市場需求正在增長,9月ID.系列交付量破萬,這對大眾而言是一大利好。
大眾是率先宣布全面轉型的跨國車企,也是轉型最為激進的傳統車企。按照計劃,大眾在2020年至2024年間投入600億歐元用于混合動力、電動出行以及數字化等領域的研發工作,預計到2030年,電動汽車的銷量將占該企業總銷量的50%。大眾在電動化領域也將實施平臺化戰略,可擴展系統平臺(SSP平臺)是其未來平臺化戰略的關鍵,2026年開始在SSP平臺上生產純電動汽車,在該平臺生命周期內預計將生產超過4000萬輛汽車產品。今年4月,大眾在華第三座MEB工廠正式在安徽開建,預計在2023年投產,該廠未來將擁有35萬輛的年產能。有消息稱,大眾(安徽)計劃生產定位為高性能純電動SUV西雅特Cupra Tavascan車型。
“大眾是傳統車企轉型的典型代表,但其電動化的趨勢還是很明顯的,未來的優勢將會逐步突出,這也是未來德系車保持領先的關鍵。日系目前還相對保守,隨著電動車市場的成熟,預計大眾的市場份額會進一步增長。”崔東樹對記者表示。
從近日召開的湖北省市場監管工作視頻會議上了解到,2021年,湖北市場秩序治理不斷深化,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不斷提升。該省12315平更多
2022-01-19 14:47:51對外開放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近年來我國深入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放寬外資準入。1月18日,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的國家發展改革委1月更多
2022-01-19 14:23:25昨日,寧德時代全資子公司時代電服,推出換電服務品牌EVOGO及組合換電整體解決方案。未來,EVOGO將選擇十個城市首批啟動換電服務,并發布更更多
2022-01-19 13:21:36近日,從廣西南寧市市場監管局獲悉,《南寧橫州市茉莉花保護發展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經南寧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通過,廣更多
2022-01-14 14:50:371月13日,山東省商務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在濟南召開。會議總結了2021年全省商務工作,分析了當前商務發展形勢,研究部署了2022年工作任務。山更多
2022-01-14 14:03:36離岸貿易是服務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要的外貿新業態之一。日前,商務部發布《十四五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規劃》,在加快發展貿易新業態方更多
2022-01-12 16:57:58為了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紓困助企,國家知識產權局會同相關部門出臺并推動實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主體培育、金融賦能、轉化運用、優化服務等各方面為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提供有力支持。更多
2022-01-12 16:12:572021年12月27日,由國家文物局、國家發展改革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商務部、文化和旅游部、市場監管總局六部門聯合出臺的《關于加強民間更多
2022-01-07 16:52:48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王輝日前在教育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2022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1076萬人,同比增加167萬,規模和增量均創歷史新更多
2022-01-07 16:49:50一杯美式原價24元,減去商家對用戶的活動補貼19 3元,平臺技術服務費0 96元和履約服務費3 6元,最終預計收進(非利潤)0 14元2021年12月23日更多
2022-01-07 15:10:37